为何虚假抬价贷款持续存在?
- malaysiaproptrend
- 8月5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在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中,抬价贷款(mark-up loan)这一令人担忧的做法多年来悄然滋生,给银行、监管机构以及真正的购房者带来了重大风险。尽管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显然是非法的,但它依然普遍存在,其背后是复杂的市场动态和系统性漏洞。理解抬价贷款持续存在的原因,有助于制定有效策略来打击这种欺诈性融资行为。
所谓抬价贷款,是指将房产估值人为地抬高,从而获得高于实际市场价值的贷款金额。通常,这种虚高估值是在买家、卖家、中介,甚至是部分估值专业人士的串通下促成的。这种欺骗性行为往往会产生多余的资金,并被误导性地宣传为“现金回赠”(cashback),诱使买家以为他们获得了额外的流动资金,有时用于支付首付款、装修费用,或偿还债务。
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的是,若能证明交易各方有罪,他们可能会根据《刑事法典》(第574号法令)被控以欺诈、诈骗或协助犯罪等罪名。
“此类欺诈行为违反了银行条例和道德标准,属于误导贷款机构的金融欺诈行为。尽管已有严格的法规和惩罚机制,抬价贷款仍然持续存在,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融资生态系统中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,”PEPS Ventures Bhd 董事会顾问 Joe Hock Thor 指出。
有几个市场因素促使买家寻求抬价贷款,包括:
可负担能力压力——房价相对于收入快速上涨,迫使潜在买家寻求高风险的融资方式。
投机行为——投资者常通过倒卖房产(property flipping)获利,并利用抬价贷款来减少前期资金支出。
额外流动资金——标榜为“现金回赠”的额外现金对想要用于装修或投机投资的买家具有吸引力。
不道德的建议——部分买家可能会接收到来自中介或顾问的错误理财建议,这些人宣称抬价贷款对买家有利,却未充分说明其风险与违法性。

公然进行,毫不掩饰
令人震惊的是,在热门房地产平台上的广告公然宣传“抬价贷款”(mark-up loan)和“现金回赠”(cashback)计划,使这些不道德甚至非法的行为被逐渐视为常态。这些广告直接使用“cashback”和“mark-up loan”等字眼,反映出市场对这类做法的广泛接受。在佣金驱动下,一些房地产代理忽视道德规范,而少数估价专业人士也可能屈服于外部压力或诱因。
马来西亚私人领域估价师、产业管理师与房地产代理协会(PEPS)主席苏巴玛念·阿鲁古甘(Subramaniam Arumugam)对此问题特别强调:
“估价行业是高度监管的,从业人员需遵守严格的专业标准。然而,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勾结行为。要确保市场诚信以及市场的可持续性,就必须正面且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。”
Thor 补充道:
“除了使用我们为确保更高程度遵守《马来西亚估价标准》而设计的工具外,我们也开发了一个关键平台,能帮助银行更准确地根据专业估价师的数据做出放贷决策。通过提升合规性,并在贷款发放前降低欺诈风险,我们能够共同打造一个更稳定、更具韧性的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。”

勾结的代价
抬价贷款欺诈的影响深远,尤其对银行而言更是如此。当借款人违约时,由于贷款金额高于房产的实际价值,银行在出售该房产时往往难以收回损失。
马来西亚房地产代理协会(MIEA)前任主席陈建安(Tan Kian Aun)指出,抬价贷款与现金回赠的做法,尤其在转售市场(sub sale market)愈发普遍,“扭曲了市场价格,因为它人为地抬高了房价,使得潜在购房者更难以负担。” 尽管如此,他强调:“房地产从业者必须牢记,他们受制于严格的职业操守规范,严禁参与此类行为。”
此外,这类行为对整个金融体系也构成重大系统性风险。马来西亚的银行正受到监管机构日益严格的审查,这些监管方强调必须严格遵守如**国家银行(Bank Negara Malaysia)《技术风险管理指引》(RMiT)以及2024年《马来西亚个人数据保护法案》(PDPA)**等政策。未能有效控制欺诈风险的银行将面临严重的监管处罚、声誉受损以及更严格的监管审查,这进一步凸显了建立更健全和透明的估价程序的必要性。

系统性漏洞
对人工流程和传统操作方式的依赖显著加剧了“抬高贷款”(mark-up loan)行为的系统性漏洞。传统流程依赖大量人为介入,导致错误、外部影响和人为操控的机会增加。人工处理往往缺乏透明度,审计记录有限,合规监控繁琐,从而为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“抬高贷款”在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中的持续存在,突显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系统性漏洞。行业各方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并加强合作,以遏制欺诈行为,保障马来西亚金融生态系统及房地产市场的完整性。
尽管数码管理系统具有明显优势,银行在采用这些系统方面仍进展缓慢,原因有很多。除了对数字基础设施初期投资成本的高估外,银行内部的管理层和员工也普遍存在抵触情绪,倾向于追求短期回报,而非战略性的长期效益,这通常源于必须完成年度关键绩效指标(KPI)的压力。此外,当代员工更倾向于寻找新的职业机会,而不是长期为同一公司效力,也加剧了这一挑战。
然而,要有效遏制“抬高贷款”欺诈行为,需要银行、监管机构、律师、房地产专业人士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。这包括加强教育,提升购房者和行业专业人士对相关风险和非法性的认识。此外,监管支持至关重要,应鼓励银行采用能提升透明度的科技工具,从而降低欺诈和勾结风险,并提高对法规的合规性。最后,行业协作也非常关键,以促进估价专业人士、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在标准化、透明化数码实践上的合作。
鸣谢:Star Media Group Berhad - Star Property - 2025年7月11日发布 - Joseph Wong - 由 ChatGPT 翻译
Comments